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者,将被授予“学术臭虫”称号!

 

2023年度研究生民法哲学模范卷 张云壹

 

 

 

一、名词解释

 

1、莱修斯:莱修斯生于布雷赫特,按当时的政治地图是荷兰人,按现在的政治地图是比利时人。他是耶稣会士,也是鲁汶大学的教授。他著述甚多,把罗马人留下来的私法理论现代化,所以被誉为欧洲商业伦理的重要先驱,商业资本主义的辩护人。莱修斯是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开创者,受后期经院学派影响。
2、罗马表:罗马法院于2007年创立,以后不断完善的“亲属死亡时非财产损害清算表”,被徐老师称为“罗马表”来说明意大利法院运用生命表计算死亡赔偿金,罗马表有两个地方运用生命表:受害者年龄、生存亲属年龄。
3、有感生灵:是指能感受、察知、反映、有快乐感和痛苦感的动物。经过非政府组织的努力,在欧盟宪法层面上,承认了动物有感生灵地位,意味着从《奥地利民法典》的否定式规定模式迈进到肯定式规定模式。
4、丹克沃特:海因里希·丹克沃特是德国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不少结合国民经济与法学的书,《国民经济与法学》《国民经济与民法研究》。他认为法律和经济学处理对象是相同的,坚持两个“姐妹学科”之间的合作。
5、焦亚:梅尔基奥勒·焦亚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在1821年出版《侵权行为损害、填补以及相对的评价依据供民事法院参考的论文》一书,提出对杀人的民事后果研究。他考察了死亡赔偿金的精神损害赔偿因素,走出了物文主义,但又把精神损害赔偿限定为旅行费用支出。
6、Das bürgerliche Recht:《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用该词指称一种形式平等、实质不平等的分配方式,而这种方式在马克思写作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运作,导致列宁将其误译为“资产阶级法权”,该词实际上是天分高者和幸运者多得的问题,马克思用该词昭示民法内在不平等性。
7、《风吹岛宣言》:1941年,阿尔蒂罗·斯皮内利和埃内斯托·罗西被关押在意大利附近的文托泰内岛时写下了《为了自由和统一的欧洲》。宣言的内容反资产阶级法权,对继承权和私有财产进行了批评,并提出社会主义公立学校、按需分配等解决途径。
8、计划报废:是工业上的一种策略,有意为产品设计有限的使用寿命,令产品在一定时间后报废。计划报废在长期上可以给厂商带来好处,因为消费者在产品报废后如果还有继续使用的需求会再次购买同类产品。
9、人类世:该词来自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Paul Jozef Krutzen,意为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地球已然进入了被人类活动痕迹完全覆盖的年代,他将这一时代命名为“人类世”又称“人新世”,徐老师借此概念分析人造物为主的时代来临对生态的影响。
10、癫痫:是一种影响所有年龄人群的非传染性脑部慢性病,特点是反复发作,身体某一部位或整个身体短暂非自主性地抽搐,有时伴有意识丧失和尿便失禁,在我国法上规定不能当司机。

 

二、简述题

 

1、怎样理解“让人民在物权法中每天感受到共和”这句话?
该句话由两个层面构成,层面一是承认物权法是不平等的大舞台,不具有实质上的平等,层面二是在此问题上以谋求“共和”来解决。
层面一:物权法是有产者凌迫无产者的一个平台,能力差别在所得上外在显示。物权法是形式平等,实质不平等的表征,能力强者能够占据支配优势地位,获得更多资源。这也成为不平等的大舞台,在“一兔走”的情形之下,并没有平等。
层面二:在物权法中用共和消解不平等,为实现老幼相携的美好社会秩序,应当在民法中引入承认不平等为客观事实,并在尊重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基础上的团结互助理念。基尔克就在其著作《论私法的社会属性》中比喻民法的社会性考量,徐老师将其亲切地成为“社会油的滴油点”。

2、人造物多于自然物带来的法律问题
物的分类可以分为人造物和自然物的二联式,自然多是好的,人造物的好坏一时搞不清,初看来好的,后来就坏了。人造物增减了人的福利,但蕴涵巨大的风险。

  1. 生态危机由人造物剧增造成。1900年以来,人类通过生产大量的人造物品改变了地球。其一,为农药化肥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其二,为塑料,一个塑料瓶降解需要100年,不符合绿色原则。其三,为混凝土,砂石需求量大,导致河砂开采,破坏河流生态。
  2. 人造物提供了人的恶性物化的机会。以计划报废为例,制造商故意缩短同一种商品的寿命或潜在用途,以提高更新换代率,这造成了浪费能源和资源,并产生了大量污染。
  3. 人造物暴增带来生存危机。其一,气温升高,地球气候已经超过了不可逆转的临界值,南北极圈融化,气候变化失控。其二,人类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从地壳下的天然水库中抽取了21500亿吨水。

为了面对人造物多余自然物带来的问题,应采生态中心主义及绿色原则,以团结所有致力于环境和社会正义的力量,使我们能够创造地球上生态可持续的人类社会。

 

三、论述题

 

1、治理“三大恨”的诸主张评析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民法的本质透析认为其是不平等的,其中资产阶级法权的三大舞台为所有权、继承权、男权,被徐老师亲切地称为“三大恨”。所有权是有产者凌迫无产者的平台,能力差别在所得上的外在显示;继承权是将不平等以死亡的传送带传给下一代;男权是男性压迫女性,父母剥削子女的平台。为了改造“三大恨”,治理资产阶级法权,呈现出诸主张,可分为改良主义者与激进主义者。
(1)改良主义
第一,洛克的间接批评。洛克的批评体现在先占原则的两个限制上,其一为先占者占有后,必须留下同样的东西给其他人,其二为利用时效进行限制。此观点仅为间接批评,比较局限。
第二,基尔克的批评。提出社会法概念,厘清公法与私法的关系,反法权、否定财产自由、否定绝对契约自由。
第三,门格尔的批评。认为《德国民法典》偏袒有产阶级,对比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
第四,《风吹岛宣言》的批评,通过税收、公立教育、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土地改革等方式对“三大恨”进行治理。
第五,社会法的批评,主张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该法律观以民法的形式主义调整劳动法问题,可能效果不佳。
(2)激进主义者
第一,运气均等主义,主张平等的目标在于对不应得坏运气的补偿,源于人们非自愿选择的环境造成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但通过《公民妇女大会》告诉我们“绝对平等主义”是丑陋无比的闹剧。
第二,以义务替代权利。狄骥“义务本位”提出,用纯粹客观法摒弃主观权利,使用“公共服务”概念摒弃“公共权力”,坚持法律应该在社会中自主发展。该观点存在着竞争性取得义务,不作为义务不能称为本位,对人性设定差错的问题。
第三,以规则取代法律。1922年《苏俄民法典》起草人哥伊赫巴尔格提出法律鸦片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特征是立法画大饼,主张用规则代替法,但最终没有成功。
(3)正确路线:团结原则
团结原则是共同体成员基于共同福祉对内部其他成员表现出的联合、让步、克制等行为。在法国由布尔茹瓦卓在《团结》中阐述,并推动了所得税、遗产税和工人农民退休制。在意大利由塞尔乔·潘努乔提出职团主义,对《意大利民法典》产生了影响。
我国民法的破除“三大恨”精神转型应通过确立团结原则实现。徐老师提出“中国式”团结原则,在依据设定上要旨是化外部关系为内部关系,对团结含义选择上以“保护弱者”,并对团结原则与诚信原则彼此独立。

 

2、论赋予动物和植物主体地位的理由差异
在破除完全人类中心主义的道路上,对于动物和植物分别赋予主体地位,但其背后的理由存在着差异。
(1)动物主体地位设立理由
第一,动物非物模式。《奥地利民法典》首创,言说罗马法留下来的人物两分法的不合理性,动物中某些类型属于情感物,不能按照非情感物的方法算账。
第二,有感生灵模式。《捷克民法典》最早纳入立法,认为活动物是能够感觉、察知、反应、有快乐感的。
第三,全动物模式。《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规定动物为国家特别财产,主张人们应仁慈地对待动物。
第四,有限主体模式。意大利提案对部分动物采用户口和护照制度外化其主体性,动物成为原本只有人类享有“自有权”的主体,但未肯定动物享有他有权。
(2)植物主体地位设立理由
第一,植物非物立法,规定植物不是物,享有生殖权、自主权、进化权、作为种的幸存权、受尊重权、排斥专业化权。
第二,瑞士正确地把植物权利当作宪法问题,瑞士保障植物权利的法网,由《宪法》《非人类基因技术法》构成。
(3)设立理由
第一,对植物认知不足,定义不确切。动物与植物是两条路,我们知晓动物,但不知晓植物。由于植物太多,对其定义仅为“植物是生物”,这是不足的。
第二,主体标准是从感觉到智力。动物主体地位的设立基础在于其具有可感觉性,这是有感生灵地位所致。但植物设立多从学者对于植物智力的探讨。
第三,人类利用差异。动物主体地位的道路走的更远,认识更全面,而对植物主体地位的设立更多从人类更好地利用角度入手设立基因权、新品种权。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前期统计IP计数2320,新计数从2003年11月3日开始运行。

 

Copyright 2004 Institute of Roman Law, Law School, Xiamen University. Active ingredients: XHTML 1.0, CSS 2.0 .
网页设计者信箱:jojobear_905@hotmail.com
网站管理员信箱:romanlaw@126.com